相關人員通過試驗探索出異位淋洗技術運用于鉻污染土壤的適宜條件有三個:
1. 干篩過程當土壤中粗顆粒物料質量比例超過70%時,該土壤滿足運用異位淋洗技術第1個前提,即需要進行
土壤淋洗深度處理的污染土壤土方量可以“減量化”。
2. 干篩過程當土壤中六價鉻主要富集于細顆粒物料時則該土壤滿足異位淋洗技術的第2個前提,即污染物可在細顆粒中被“濃縮化”。
3. 濕篩過程當土壤中六價鉻主要以水溶態和弱酸提取態形式存在時可用自來水作為淋洗劑,此時該土壤具備工程化實施異位淋洗技術的條件。
摘自:環境工程
鉻在土壤中主要以三價鉻離子形態存在,此外還有亞鉻酸根離子和兩種六價鉻酸根離子形態存在,
鉻污染土壤事件中普遍呈現出以六價鉻引起的土壤污染。目前,常用的重金屬污染
土壤修復方法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學或聯合技術等。相對而言,
土壤淋洗修復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處理范圍廣、修復效率高和治理費用低等優點,是少數的能將重金屬鉻從污染土中徹底祛除的方法之一。
土壤淋洗修復技術是指將污染土壤按照其粒徑進行分離,將粗顆粒的礫石、砂質土等與細顆粒的粉土、粘土分開。采用水等淋洗液對粗顆粒表面松散吸附的污染物進行淋洗或者擦洗,將污染物從粗顆粒土體表面轉移至液相中進行集中處理,清洗干凈的粗顆粒土可資源化利用,淋洗液需要進入水處理系統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水可循環再利用,處理后的殘渣需經檢測進入
熱脫附系統或者填埋處理。整套土壤淋洗修復系統可較大程度實現對污染土壤的減量化綜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