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化學土壤淋洗修復技術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與原位化學
土壤淋洗修復技術不同,異位化學 淋洗修復是將污染土壤挖掘出、置于容器里,用溶于水的化學試劑來清洗、去除土壤上的污 染物,再處理含污染物的廢水或廢液。土壤異位淋洗修復技術適用于各種類型污染物的治 理,如重金屬、放射性元素以及許多有機物,包括石油烴、揮發有機物、多氯聯苯及多環芳烴 等。因為是將土壤挖掘出來處理,在城市土地置換過程中對污染土地的治理和再開發利用 的效率是明顯的。
異位土壤淋洗修復方法步驟如下:土壤破碎后過篩去除石塊及砂礫;投入淋洗反應器內與適量淋洗液充分混合,淋洗劑為乙醇;土壤淋洗后的泥水混合物經過兩級篩分過濾,粒徑較大的土壤顆粒被篩網截留;泥水混合物被泵至固液分離設備,分離出的淋洗液經回收、過濾和凈化得以再生,并經調整濃度后待下一個批次淋洗使用。砂濾柱進行過濾,活性炭吸附淋洗液中的硝基氯苯等有機污染物分子,而不吸附淋洗劑乙醇分子,使淋洗液得到凈化,可回用,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土壤淋洗后土壤的有機污染物符合相關標準。被篩分過濾出的土壤顆粒用作建筑、筑路材料;經固液分離出的土壤顆粒用作制水泥、燒磚的原料,也可用作復墾,即完成整個土壤修復過程。本發明工藝易于實現,可應用于小規模的工業化應用以及為科研人員進行土壤修復研究提供一種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