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物污染土壤
土壤中的疏水性有機污染物易與有機質結合,導致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阻礙污染土壤的修復。淋洗劑的使用可以提高有機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進而影響有機物在水體表面的揮發及其在土壤、沉積物、懸浮顆粒物上的吸附、遷移和生物有效性等,研究表面,非離子型淋洗劑曲拉通的增溶洗脫能力高于離子淋洗劑;在粘性土壤中的增溶效果最為顯著。
單一淋洗劑的修復效率可能因其增溶能力有限而受到限制,而混合淋洗劑則可能因其具有較低的CNC而增大有機物在淋洗劑膠束中的分配系數可能有助于提高污染土壤修復效率,因而日益受到關注。
重金屬污染土壤
土壤中重金屬主要是以有機態、可溶態、交換態和殘渣態形成存在,重金屬主要是通過前3種形態對環境造成污染,而通過土壤淋洗能有效去除這些結合的重金屬。以殘渣態結合的重金屬,其生物有效性非常低,環境風險也較低,同時去除難度增大。因此,土壤淋洗的重點應放在去除以有效態形式存在的重金屬上。淋洗法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是通過淋洗劑對重金屬的沖洗、絡合、離子交換等作用、使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屬轉移到土壤液相,從而達到清潔土壤的目的;
腐植酸與有機肥等有機淋洗劑的使用可避免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并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及其微生物群落結構。有機淋洗劑能夠促進土壤顆粒表面的重金屬離子解吸,在較寬的酸度范圍內與重金屬形成可溶性絡合物,增加重金屬離子的有效性和移動性,可能有助于提高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
放射性核素污染物土壤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遷移主要受絡合作用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控制。絡合作用使與礦物結合的核素遷移和沉淀;氧化-還原反應則可使核素在主要價態間轉化,改變其可溶性。這些反應是確定修復技術的基礎,它們的協同作用決定了核素的恰衣和最終的去除率。其他影響因素還有土壤質地、ph值、反應物濃度、保留時間、土壤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態及其在環境中的擴散方式等。與有機物相比,大部分核素和某些形態的重金屬是較難被降解和去除的。單獨使用淋洗法修復核素污染土壤的效果有時并不理想,但是在結合修復技術中,淋洗劑的引入對生物修復效果的提高則可能是十分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