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異位熱脫附技術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已有少量應用案例。 國內案例介紹
(1)工程背景:某兩個退役化工廠曾大規模生產農藥、氯堿、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等近百個品種。經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發現,兩個廠區內土壤及廠區毗鄰河道底泥均受到以VOCs 和SVOCs 為主的復合有機污染,開發前需要進行修復。
(2)工程規模:12 萬m3
(3)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為鹵代VOCs、BTEX、有機磷農藥、多環芳烴等。其中二甲苯最高濃度為2344 mg/kg,修復目標值為6.99 mg/kg;毒死蜱最高濃度29600mg/kg,修復目標值為46 mg/kg。
(4)土壤理化特征:現場調查結果顯示,污染土壤主要為粉土、淤泥質粉質粘土和粉砂,含水率25%-35%。
(5)技術選擇:綜合以上污染物特性、污染物濃度、土壤特征以及項目開發建設需求,異位熱脫附技術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可達99.99%,適合處理本項目中VOCs、SVOCs 的復合污染土壤。
(6)工藝流程和關鍵設備:其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7)主要工藝及設備參數
1)污染土壤進料階段:將污染土壤轉運至貯存車間內的預處理區域,粒徑小于50 mm的土塊直接被送入回轉窯,超規格的土塊經過破碎后再次返回振蕩篩進行篩分。
2)回轉窯加熱階段:將污染土壤均勻加熱到設定的溫度(300~500℃),并按照設定速率向窯尾輸送,在此期間土壤中的污染物充分氣化揮發。
3)尾氣處理階段:尾氣處理系統包括二燃室、急冷塔、布袋除塵器和酸性氣體洗滌塔等。煙囪上裝有煙氣實時在線監測裝置,經過處理后的尾氣達標排放。
8)成本分析:
本項目實際工程中熱脫附部分費用包括:人工費、挖運費、設備折舊、設備運輸和安裝/拆除費、燃料費、動力費、檢修及維護費等,約為1000 元/m3。
(9)修復效果:已處理污染土壤10000噸,處理后污染土壤濃度達到修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