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s農藥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作用,它在土壤中的殘留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熱解吸修復技術作為一種物理方法,能有效地將揮發性污染物從土壤中分離出去,因其修復效果良好,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以POPs農藥的典型污染物DDTs和HCHs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預處理方法的比較,建立適合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分析方法;選擇適當的熱解吸系統,探討其處理POPs污染土壤的影響因素,并確定熱解吸技術處理POPs污染土壤的較優參數;選擇不同粒徑土壤研究其中污染物的殘留量與處理時間的關系,研究DDTs和HCHs的熱解吸動力學;同時檢測了修復前后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對修復后土壤的復墾性進行了探索。實驗結果表明,加速溶劑萃取(ASE)-氣相色譜(GC-ECD)分析法能夠準確有效地檢測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可滿足實驗要求。電加熱回轉窯熱解吸技術可有效修復含DDTs和HCHs的污染土壤,其中土壤熱解吸溫度和時間是影響修復效果的關鍵因素,當熱解吸溫度分別達到340℃、370℃時,∑HCH與∑DDT的去除率超過99%,處理時間分別為15min、20min時,土壤中∑HCH與∑DDT的含量均低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一級標準(0.05mg/kg)。不同粒徑土壤中DDTs的熱解吸符合一級動力學,而HCHs的熱解吸更符合二級動力學。溫度越高,對土壤性狀的影響越大,因此采用適當的熱解吸溫度進行修復可避免對土壤自然肥力的破壞,使得處理后土壤恢復農田耕作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