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土壤后,其不能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容易在土壤中積累,并能被生物富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通過食物鏈能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顯得極為重要。重
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通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修復方法。最有效最徹底的方法有化學修復和植物修復等。其中化學淋洗是化學修復中一個重要的修復手段。
為了解決當前現有修復技術存在的不足,實現對污染土中鉻的有效去除,我們提供了一種六價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方法,使鉻等重金屬能充分轉移至水相中,通過還原、沉淀等處理,能將鉻完
全分離處理出來并收集
一種六價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方法,包括的主要步驟有淋洗攪拌、固液分離、六價鉻還原和沉淀及沉淀去除,所述淋洗攪拌所使用的設備包括攪拌罐、第一電動機、第一攪拌器和第一螺桿泵,
所述第一電動機架于攪拌罐頂部并與第一攪拌器相連,第一螺桿泵進口通過管道與攪拌罐頂部設有的通孔連接,管道伸入罐體內,第一螺桿泵出口與攪拌罐底部設有的通孔相連 ;固液分離所
使用的設備包括第二螺桿泵和塑料儲罐,第二螺桿泵通過管道與攪拌罐體內部相連,抽取溶液入塑料儲罐 ;六價鉻還原和沉淀所使用的設備包括塑料儲罐、第二攪拌器和加藥器,所述塑料儲
罐中通過加藥器加入藥劑,第二攪拌器攪拌塑料儲罐內的溶液 ;沉淀去除所使用的設備包括塑料儲罐、第三螺桿泵、壓濾機、第二電動機和蓄水池,第二電動機設于壓濾機的一端,蓄水池設
于壓濾機的下方,所述第三螺桿泵將塑料儲罐反應后含絮狀物溶液泵入壓濾機遠離第二電動機的一端,濾出液進入蓄水池 ;將 0.21–0.82mol/L 的鹽酸和污染土壤按照質量比為 5:1–10:1
進行攪拌,靜置后抽出上清液,將上清液在酸性條件下加入還原劑鐵粉或焦亞硫酸鈉或其二者的任意比混合物,加入量為每 kg土 59–68g,將淋洗液中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加入固體堿將三
價鉻沉淀出來,實現分離。
有益效果 :通過試驗采樣并測定樣品得知,淋洗液稀鹽酸濃度為 0.21mol/L、5:1水土比攪拌 3 小時的條件下,土壤中六價鉻去除率最大。這一現象并不符合人們常規認為淋洗液濃度越大、
水土比越高,淋洗效果越好的規律。以上述條件淋洗過后,再加入等量的水進行第二次攪拌同樣的時間,則總去除率能達到88%–91%。后續水處理過程中,選擇焦亞硫酸鈉作為還原劑,與鐵
粉相比,不僅能大量縮短反應時間,還能減少還原劑用量,降低成本。因為鐵粉對六價鉻的還原機制是 :鐵先與鹽酸反應生成二價鐵離子,二價鐵離子再在酸性條件下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
。在中試條件下,鐵粉與鹽酸反應并將六價鉻還原需要數天時間。而且跟焦亞硫酸鈉相比,二價鐵離子的還原能力較弱,需要在很低的 pH 下才能發揮還原作用,因而會消耗大量的鹽酸。所
以試驗結果推薦采用焦亞硫酸鈉作為還原劑。
沉淀過程選擇氫氧化鈣作為沉淀劑,好處在于過量的氫氧化鈣不能溶解已形成的沉淀物如氫氧化鉻等,不用擔心強堿過量溶解氫氧化鉻釋放鉻于水中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