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污染是一個重要的熱點問題。隨著我國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大量重金屬(Cu、Zn、Ni、Cr、Pb、Cd、As、Hg 等元素)被排出。重金屬通過污水灌溉、大氣降塵、固體廢棄物(污泥和垃圾等)等途徑進入土壤,導致土地質量下降。土壤重金屬污染不但影響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質,還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對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造成影響,并可通過食物鏈對動物和人體產生危害。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的分布及影響因素,對污染場地的土壤治理等有重大的意義。
重金屬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1.雜填土對重金屬的吸附作用
分析表明,重金屬主要集中于雜填土層。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為層狀結構的硅酸鹽礦物,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吸附性能,能將土壤中的可溶性重金屬元素牢牢地吸附于其表面或進入層間結構。同時,高嶺石等自身溶解作用所產生的陰離子可與重金屬元素產生共沉淀作用,降低重金屬的可移動性。由于雜填土中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的存在,使得外源污染重金屬元素被吸附、固化在雜填土層,阻礙了重金屬元素的向下遷移。
2.pH對重金屬遷移性的影響
pH是影響土壤中重金屬遷移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隨著土壤pH值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容易重新釋放,遷移性、活動性顯著增加,而pH值升高有利于穩定相態重金屬的生成,促進重金屬沉淀,遷移性、活動性降低。
3.水文地質條件對重金屬分布的影響
地表污水排泄通暢,粉質黏土作為隔水層阻礙了地表污水的向下滲濾,使得地表污水僅能污染雜填土層。地下水經粉細沙、砂礫石流入河流,一般不會受到河流的污染,故粉細砂、砂礫石層也未受到外源性重金屬的污染,且由于地下水的沖刷作用,使得粉細砂、砂礫石層的水溶態、離子態的重金屬百分比大大降低,保持在較低水平。
明確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的分布及影響因素,對后續的
污染場地修復有著積極的作用,對選用何種
土壤修復方案和土壤修復設備具有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