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2019;
《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2014;
《建設用地土壤修復規范》 (HJ25.4-2019);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
《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 2018;
技術路線 通過采用水等淋洗液沖洗顆粒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促使污染物從土壤固相顆粒轉移至液相,實現土壤凈化和污染土壤減量的目的。污染土壤經篩分、破碎等預處理工序去除較大粒徑( >50mm )砂石后,剩余土壤通過進料斗進入擦洗設備,與淋洗藥劑充分攪拌混合,土壤擦洗機清洗物料過程中,物料與物料之間相互撞擊磨擦具有自磨效果,內置高彈耐磨襯板增加物料表面擦洗頻次,使泥團砂石固廢分離非常徹底,可實現對砂石泥團物料的高清潔度淋洗。混合污泥水、細砂及塊狀石料的混合漿液進入下一步篩分或分級工序。經水力分離逐級篩選出的較大粒徑顆粒經沖洗后達標,較小粒徑顆粒與洗脫廢水混合為泥漿。泥漿固液分離后的濾液逐級篩分減量后,由砂漿泵輸送至板框壓濾機進行泥、水分離。污染泥餅進入熱脫附處理,廢水進入水處理系統。
主要指標 處理能力: 15-20噸/H, 水土比5:1 ~ 10:1 。洗脫時間20~ 120min ,污染土減量> 75%。
適用范圍:重金屬及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不宜用于土壤細粒(粘/粉粒)含高于25%的土壤。
案例名稱: 上海化工場地污染土壤修復項目
技術裝備:
土壤擦洗機,土壤水力振動篩,泥漿攪拌罐,物料輸送及料倉輔助系統,可拆卸鋼構工作平臺,電氣控制等集成為一體的撬裝式
土壤淋洗修復裝備。
采用本技術裝備的原因和優勢條件:采用本套設備可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多環芳烴類污染物和重金屬;場地中礫石、粗砂組分較大;利用淋洗技術可快速有效的去除其表面的污染物;場地較多污染土壤粒徑較大,重金屬污染面積較大,使用該技術可有效降低修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