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復技術方面,目前在我國呈現出路徑多元化的特點。行業初期,污染土壤絕大多數采用水泥窯協同焚燒處置或安全填埋等相對簡單的技術方式處理。如今,應用熱解吸、
土壤淋洗、原位熱脫附、原位化學氧化、生物修復等先進技術已經成為主流,整體水平與國外同步。
兩類
土壤修復極為迫切,一類是工礦企業搬遷后的土壤,另一類是農田土壤。目前學界正在做的,正是加強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污染類型土壤的分析,提供精準、綠色、可持續的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技術的多元化、技術方案的精細化是未來這一領域的發展方向。
土壤修復不應僅停留于技術本身,更涉及農業生產、資源再利用等延伸環節。我國最近十年在土壤治理上,從理論到技術裝備都有長足發展,但和國外污染治理技術還有差距。現在不僅要為治理而治理,更要考慮系統解決方案,在保證糧食科學生產的基礎上處置,需要更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