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業污染場地工程應用技術主要有原位加熱技術、異位熱脫附技術、化學氧化修復技術、多項抽提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等。
原位加熱修復技術目前基本應用成熟的有傳導式原位電加熱、燃氣加熱和原位電阻加熱技術。目前國內各家修復企業均在著力研發原位加熱及配套的多相抽提和水氣地面處理技術,在工藝參數設置和過程模擬等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對于有機污染土壤,目前修復效果最優的仍是異位
熱脫附技術,近些年國家863計劃相關科研項目以及今年發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有機污染場地土壤修復熱脫附成套技術與裝備”都給予此類技術研究支持。化學氧化技術對中輕度有機污染土壤具有效果好、經濟、施工便捷的優點,但是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不同賦存形態對化學氧化修復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
除工程應用技術外,2018年在污染土壤修復領域也涌現出一批前沿的科研成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探討了腐殖酸活化的磷酸鹽礦物穩定化鉛、鋅和鎘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還提出了一種采用磺化油固化/穩定化高分子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新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開發了場地修復二次污染影響在線監控和評估方法,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開發了
場地修復揚塵和VOCs在線預警系統。
農田土壤修復為
土壤修復中另一大主要領域,根據我國已經開展的農田土壤污染修復試點項目來看,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模式,主要還是根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第五十三條和第五十四條開展一些探索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