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耕地土壤污染面積廣,污染情況復雜,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問題已經關系到國計民生。常用的
物理化學修復方法成本高,不適用于大面積的中低污染農田。植物提取修復方法成本低,環境友好,但修復時間長,推廣困難。
總的來講,基于重金屬移除的諸技術在解決
農田重金屬污染方面還沒有太大優勢。相較而言,農田安全利用在不移除或緩慢移除土壤重金屬的條件下,以生產安全農產品為目標,具有更加堅實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種植低吸收農作物是安全利用的重要措施,基因工程手段在低吸收農作物品種篩選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其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風險使得這些通過基因工程得到的低吸收作物的田間種植面臨著巨大挑戰。
土壤添加劑可以改變土壤重金屬形態,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但會對土壤質量產生影響。微生物尤其是土著微生物的利用越發受到關注,改變微生物的生存環境與基因工程手段能夠強化微生物的鈍化效果。施肥、水分管理、間作等農藝措施也能改變土壤重金屬的形態,抑制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
未來以加強推廣為目的,多種
土壤修復技術手段的聯合應用是重金屬污染農田安全利用的重要發展方向,其中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利用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