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工農業活動如采礦、冶煉、肥料施用、污泥農用及污水灌溉等導致世界許多區域農田土壤出現不同程度的鎘污染。土壤中鎘的移動性較強,因而鎘更易被作物根系吸收,進而轉移到作物的可食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原位鈍化修復技術因具有簡便、高效及成本低等優勢而成為重金屬污染農田
土壤修復極具前景的修復方法之一。
化學鈍化一般可分為無機和有機鈍化兩大類,常用的無機鈍化劑有石灰、石灰石、黏土礦物、沸石、磷酸鹽等,因該類無機鈍化劑價格相對低廉、地殼儲量大、對重金屬固定效果較好且對土壤質地結構、理化性質影響較小,近些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的修復。
無機鈍化劑的作用原理主要通過提高土壤pH,使土壤鎘與碳酸鹽及氫氧化物形成沉淀的同時增大土壤對鎘的吸附量,以降低土壤鎘生物有效性及移動性,減少農作物的吸收累積。有機鈍化劑主要包括生物炭、生物固體、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其修復機理主要是通過有機鈍化劑表面官能團與土壤鎘產生絡合作用,減少鎘的移動性和有效性。
農田
土壤鎘污染修復技術及安全利用方法存在效率低、體系不穩定等問題,今后的修復技術發展應該是探究土壤鎘生物有效性關鍵調控因子及其作用機制、充分挖掘特殊鎘累積特性的植物資源并探尋改造植物鎘耐性的方法以提高鎘污染農田土壤修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