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廣泛應用于電鍍、冶金、熱處理、焦化和制革等行業,然而隨著大部分企業的外遷,退役場地土壤經調查后發現,氰化物是首要這些場地的污染物。常見氰化物分為簡單氰化物和絡合氰化物2種。在工業生產中,一般使用簡單氰化物,其殘留物進入土壤環境后,易與土壤中的金屬元素發生絡合反應,因此,土壤中氰化物形態以絡合氰化物為主,如鐵氰絡合物等。雖然絡合氰化物與簡單氰化物相比毒性較低,但由于其化學性質更加穩定,修復難度更大。
常用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復技術主要有
熱脫附技術、化學氧化技術、淋洗技術、電動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和微生物技術等。淋洗技術祛污染物高效、周期短、二次污染小,已被廣泛應用于重金屬等
場地修復。
污染
土壤淋洗修復的步驟一般為:污染土壤分別經過擦洗設備、水力旋流器、水力篩分機環節進行清洗,在擦洗設備處分離出>2 mm的砂石,同時在水力篩分機處分離出50 μm~2 mm粗砂,經板框壓濾后分離出<50 μm的土壤顆粒。淋洗和沖洗環節產生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裝置進行破氰處理,處置合格后作為淋洗液循環使用。淋洗單元土水比控制在1∶5左右。砂石泥餅經檢測合格后,可回填;如不合格,將進入熱脫附處理。
然而,單淋洗技術是否能將土壤中的氰化物祛除?
經相關研究表明,淋洗對土壤中總氰化物的去除效果一般。單次淋洗后,土壤總氰化物去除率不超過50%,且隨淋洗次數的增加,去除率呈現下降趨勢。淋洗對土壤浸提液中總氰化物的去除效果較為明顯。單次淋洗后,土壤浸提液總氰化物去除率接近80%。如能聯合氧化處理,氧化后經淋洗1次,土壤氰化物可以滿足總量(9.86 mg·kg−1)和浸出(0.1 mg·L−1)的雙重修復目標。